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心理资讯 > 心理政策 > 教育部:将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,全力以赴做好心理方面援助

教育部:将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,全力以赴做好心理方面援助

发布日期:2022-05-07 16:22:32 浏览次数:603

   教育部:所有学校在“五一”假期过后的一周里进行更加严格的健康监测


针对“五一”假期有师生要离校,而且可能要到其他地方去旅行,教育部要求所有学校在“五一”假期过后的一周里进行更加严格的健康监测。


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,如果有师生在假期期间离开校园去旅行,可能去过中高风险地区,也可能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,但是在整个旅行过程中,以及共同居住的人员是否有旅行史,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校园疫情的防控。


“所以,‘五一’假期过后,教育部高度重视,开学这几天我们对所有的校园都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健康监测。”王登峰表示,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从教育系统目前反映的情况来讲,应该说这个假期对校园疫情防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,教育部这几天还要继续严密地监测。


王登峰提醒,如果有师生在假期有旅行史,那么首先要区分清楚是否有过中高风险地区的旅行?是否有家庭成员在这期间有过中高风险地区的旅行?如果有这种情况,就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措施,该隔离的隔离,该做健康观察的做健康观察,该做好各种监测的做好各种监测,要确保严格按照国家疫情防控关于旅行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返校。


王登峰表示,即使没有到中高风险地区去旅行,即使没有离开校园,在这期间,校园环境可能也会有一些变化,教育部也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要在这期间,特别是“五一”假期过后的一周时间里,要认真地、更加仔细地、更加全面地做好广大师生的健康监测。


   教育部:将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,全力以赴做好心理方面援助


针对因疫情长期封控在校而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,教育部表示,将尽快搭建和完善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,全力以赴做好心理方面援助


王登峰在发布会上表示,目前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已建成心理援助热线平台,平台上提供的大学心理健康课程、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,以及应对具体心理问题的心理微课和一些针对心理问题的专家解答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家的焦虑。同时,教育部还在平台上线了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建立的两个心理援助热线平台,这两个平台上线以后,日访问量和电话呼入都非常多,教育部正在征集全国各个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进驻平台。


王登峰表示,在出现疫情的地区,特别是对实施校园封闭管理的学校,师生长期被封控在校园里,更多人有心理求助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,需要调整认知,保障信息畅通,讲清楚不同人群的管控差别,做好保障,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服务到位,除了专业人员之外,辅导员、班主任也要发挥好作用。


   教育部:教育系统要“把好门、管好人、控好物、备好勤”,确保疫情防控校园一方净土


新闻发布会上,针对教育系统如何做好校园疫情防控,王登峰表示,教育系统要“把好门、管好人、控好物、备好勤”,确保疫情防控校园一方净土。


王登峰介绍,一是要“把好门”。要严格实施校门的管控,让病毒没有机会或者减少病毒进入校园内部的机会,这是做好校门管理最重要的方面。要认真查验身份、测体温、检查健康码、行程卡等相关信息,才允许进入校园。


二是要“管好人”。在校园里面的师生,要做好健康监测工作,师生以及共同生活人的行程轨迹的管理、健康监测的情况,是“早发现”非常重要的环节。此外,还要做好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,鼓励师生认真做好个人防护,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。最近教育部将下发挂图,宣传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很简单但是非常有效的措施。“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少聚集”,这是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长期坚持下来不容易,却又对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极为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。同时,要加强健康教育,让广大师生全面了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。


三是要“控好物”。在校园里,肯定要与校外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,包括快递、人员交往。要做好快递、包裹和其他进入校园物品的疫情防控各项常规检查。除了进入校园的物品之外,校内的垃圾清运和公共场所的管理,也要真正落到实处,这些是确保校园环境安全非常重要的方面。


四是要“备好勤”。在做好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,一旦出现感染,要立即全面启动应急预案,应急预案要制定完善、经常演练,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全面启动。


“这些工作是我们应对奥密克戎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的,但考虑到校园是一个特殊场合,人员非常密集,而且跟社会的交往非常频繁,在‘把好门、管好人、控好物、备好勤’这四个方面,要提出更高、更严格的要求,才能够确保在疫情防控中校园一方净土。”王登峰说。


   教育部:计划于今年6月在“智慧高教”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


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教育部计划于今年6月在“智慧高教”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,满足高校线上教学实践、实验的需要


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,疫情以来各地各校创新开课方式,充分挖掘各类在线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资源,通过慕课、现场直播、虚拟仿真等方式开展实验、实践教学,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。


比如说南京大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疫情期间录制《生物化学实验》相关慕课,学生线上观看实验操作视频,开学后再进行实验操作,探索了实验教学新模式;清华大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以居家进行的实验,通过邮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器具,通过视频方式在线指导实验;今年同济大学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和“实验空间”部署了52项虚拟仿真实验,平台用户达1.7万人,虚仿软件学习达到5.6万人次。


“经过近3年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考验,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课、实践课教学方面,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。”宋毅说。


宋毅介绍,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推动全国高校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。2017年以来已经遴选出728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。2018年,上线了“实验空间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,为全国高校提供了虚拟仿真课程开放共享服务,这个平台上线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已经达到3250多门,涵盖了61个专业类。平台上线以来,对支撑疫情期间高校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年3月下旬,“实验空间”平台应吉林省教育厅要求,对吉林省高校2200多名师生开展培训,吉林大学、延边大学、长春建筑学院、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陆续开始依托实验空间开展线上实验教学,全省在线实验达到16万人次。


宋毅表示,教育部计划于6月在“智慧高教”平台二期增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,希望各地各高校能够广泛关注,积极用好虚拟仿真实验课资源,满足线上教学的在线教学实验、实践的需要。


本文来源 | 中国教育报

0551-65582510